目前分類:性命之學-(一)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36歲老尼師的忠告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武帝問:朕建造廟宇、抄寫佛經、廣設齋會,更供養了許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的功德呢?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律為功德之母。人總喜好追問行者師承何人?法典已存,是故依止於正法即依止於佛、法、僧,若真要問我師承於誰?我總會說師承於佛陀世尊。是三藏經典(經、律、論)中的律藏,它是修行的準繩。雖然戒律的制定有一部份是基於佛陀時代的權宜施設,但戒律是要從精神面來看待才更有價值。在古代,凡有礙於修行或障礙他人的行為,就會去制定戒律,這是從生活上的自律進而達到收攝心性的善巧方便。

我們常說的五戒(不殺生、不邪淫、不妄語、不竊盜、不飲酒)這是根本戒。若有修行人能言善道,善解經典,但卻經常的犯根本戒,那麼縱然他說的再有道理也不值得敬仰。因為佛教不是只用來講的,最重要是用來實踐。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朝世宗嘉靖年間,在江西地方有一位儒生,名叫俞都,字稱良臣,博學多才,曾與朋友們共同建立了一座文昌社,在社內提倡惜字、放生、戒淫、戒殺、戒口過等的善事,但他參加了七次科試,都沒有考中,生了五個兒女,其中有三個兒子夭折,他的第三個兒子,左腳生有雙痣,他們夫婦倆極為喜愛,八歲時在村里中遊戲,突然失蹤了。生了五個孩子,只存了一個女孩,這個人家處在這樣一個悲慘的環境中,說來是很悲慘的,因此他的太太為了痛哭兒女,眼睛亦哭瞎了,從此家境更為貧困窘迫。他想想自己並無過錯,竟慘遭天罰,當他四十歲後,每逢臘月底,就寫疏 文向灶 君祈禱,請求上報 玉皇大帝。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