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靈障礙
修道修心,這是眾所皆知之事,但是有幾人能真正去體悟?
修行一路走來,無論修行時間的長短,或對道場的付出與用心,甚至國內外開荒,為何其結果與未修行的凡夫俗子無異?
請問脾氣改了嗎?心量大了嗎?計較不平去除了嗎?
如果這些都沒改,不是「整叢好好」?
想想花一生時間致力於修行,其結果卻回到原點,值得嗎?
俗話說得好‥「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今天我們修行,若不修入根,滅時輪迴又再生,故要『斬念頭、斷業根』才是根本之道。
當今修行者錯將佛法當成一門學問在研究,而不明心性,要知道真理無形無相、無邊無際,若以凡人的心眼來測度真理,屬實不容易;若想洞悉真理是什麼?唯有先洞悉自己的內心有什麼?如果內心無心物,只有真誠菩薩心,則無須再突破或超越。
踏入修行之路,首先要把不應該有的妄心放下,保持清淨的心,有清淨的心,才能體悟清淨的佛法,才有「至誠的心」。何謂至誠‥「誠者無物,放下一切人心執著,往內尋找自性,當心中無執著,才能有一顆至誠之心。」
所以孟子云‥「學道無它,求其放心而已」,也就是放下你的俗事、執著、煩惱、罣礙。想想諸位來到佛堂,煩惱罣礙都放不下、俗事一大堆,能悟入道理嗎?能顯出清淨的道心嗎?自己不明理,眾生焉能明理?
修行者在修辦歷程中所面臨「層層關卡、節節的瓶頸」,這正是每個人昇降的關鍵,只要能時時自我省察,就能面對一切迷思與障礙。當遇瓶頸時,把心平靜下來,用智慧看清它,你會發現它只不過是個過程,而不是難關。
套句道場術語‥「借假修真」,藉外在人事物的磨練,我們內在心性才能不斷的成長,故修行若能以平常心看待,這些逆境也將成為你修行的增上緣。
佛法云 ‥
「修行心要寬圓,才懂得心念轉化,把煩惱轉化成菩提,菩提轉為佛的智慧,善用它,煩惱亦成菩提。」
簡單事,卻愈弄愈糊塗、愈複雜,修行當知把複雜化為簡單即是真智慧。
故學佛就是學習「簡單心」,簡單的心即是「無心」,也就是無是非、無取捨、無造作、無聖無凡、清淨不
受污染的本心。
馬祖禪師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謂污染?(1)有生死心,(2)刻意的心,(3)分別的心。
今
天我們修行並非刻意要得到什麼、成就什麼?相反的是要捨棄什麼、放下什麼?
1﹑要知道‥兩點之間以直線最短,所以人生的道路「愈簡單、愈簡樸,愈好走」,因為怕無明、煩惱,污染
了你的心性。
2﹑佛法是一種實證的功夫,而非口說的佛法,故坎坷複雜的心路中,要把它修得平整簡單,在簡單中才能生
出妙智慧,此歷千古而不變。
佛經云‥「善惡、是非、對待,都看不見、聽不到、感覺不出來,是修行上乘境界」。
1﹑一個修行者,心量大,心中無物,怎會看得到世間塵緣物慾?又怎會看得到人事的是非對錯?其實不是看
不到,而是不執、不著、不染罷了。
2﹑以寬恕包容的心去善待眾生,真正達到天下無我不可原諒之人。聖人云‥「持平常心修行,放下一顆執著
的心」。
3﹑常言道‥「刻意求好不落好」,有時往往適得其反,學道之人欲求真佛法,切莫心上著一物。
4﹑佛法最可貴的是——它指出了「煩惱痛苦」,而這些煩惱痛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執著的心,把心清淨了,用簡單的心去面對周遭,便和蓮花一樣,不執外相之人才能真正解脫。
5﹑因此內心深處所起的無明與掙扎、不平與動念,都要學會放下,以不動的心——來化解順逆環境,以大海容物的心胸——來包容一切是非與過錯,時時省察內心深處,不留任何雜念,你的心靈才能真正的突破,真正的超越。
修緣道場 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