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性命之學-(三)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l 15 Fri 2011 03:03
集       十方便所  祝子師兄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宗教戒律,我說,由於大部分世人的資質均屬普通,無法一時領悟精妙的宇宙真理,因此,宗教界才定出一大堆要人遵守的戒規,有早課晚課,還有其他,其目的就是在規範信徒尋找內心的方法。可是一般人把這些外在形式看成很重要,只知每日死守這些教條,以為如此才是正確的,其實錯了,他們忘了「內在」求心,只做到「外在」形式,所以大多數宗教信徒並未了悟,只會守規定,只從經文上得到知識,得到信心而已。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致」是動詞,就是達到。「虛」就如同佛家的「空」。「致虛極」要做到空到極點,連空都沒可尋。「守靜篤」講各位如何的練功,練習專一守住,聚精會神,精神集中,心無旁鶩的
功。「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指出所有學佛和修道的方法,世界上各宗各派的修行方法,也都不離這六個字。您要修行嗎?您在修道嗎?您要了悟宇宙如何來的嗎?「致虛」和「守靜」的功夫做到了極篤,就能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也能觀知萬物變化的常規,自然界循環不息的奧妙,而與道同體。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覺經》「善男子 云何我相 謂諸眾生心所證者」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壹阿含經安般品第十七之一》
「除去愁憂。無有諸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別心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破心靈障礙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有自覺別無他法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者點亮心中燈 光明是由胸膛出 上天入地全由心 何必油燈廟中點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誦經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鏡錄》:「無縛脫之殊」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學佛者要先知道學佛的目的不外乎「去除貪、瞋、癡」以期能「自淨其意」終能「究竟解脫」與「利益眾生」這是目的,至於修習過程,我們引用佛陀的教導,分述如下~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選擇何種修持方法,再怎麼純淨的只要經過這一關,難免會有偏差的可能。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靜經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是過去千光王淨住佛,從覺悟的清淨智所宣演出的真言咒語,我們借「用」念此咒語的聲音,讓自心不散亂、不妄想,而入定證果。傳云天台山智者大師便是兼修大悲懺,將善心住於一處,入了禪定,而證得法華三昧的。念佛與持咒是一樣的,都是借用音聲來保護正念,念佛念咒都是念這個「心」,以念為定。眾生與佛的差別,就在心的謎與悟之隔。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認為修行就是鍊氣功、談感應、搞神通,或為別人解決鬼神與運氣等問題,也就是修行濟世。

而有志於修行的人,大部份亦都走向這一條路,更以此為其追求的終極目標。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常把打坐看成是修行成佛的必然要素,所以常常聽到一些人說,修行一定要打坐,以求得神佛加持或感應等等。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泉普願打算明日到一處莊舍遊歷,當日夜晚土地神已經先向莊主托夢報告,莊 主亦預做準備。

隔天,南泉禪師到了,問:「莊主你怎麼知道老僧會來,準備得這麼周到?」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頂果欽哲法王開示『心』:你做的「禪修重點」是什麼?

林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